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: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(二十四)

来源:山香教育时间:2018-09-20 14:50:29责任编辑:jiameng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*备考没方向?
  • *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*成绩看不懂?
  • *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*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*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
招教网为了方便考生更好更精准的准备考试,每日精心筛选高质量题目供考生复习参考。本篇主要复习教育知识相关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79.比如园里那一颗古松,无论是你、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,都说它是古松。但是你从正面看,我从侧面看,你以幼年的心境去看,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,这   些情景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古松的面目。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,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却是两件事。 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到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写成一首诗,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,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比 较,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。 这是什么缘故呢?  这就由于直觉不完全是客观的,个人所见到的物的形相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。 这是什么缘故呢? 这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,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。假如你是一位木商,我是一位植物学家,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,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,我们三人   可以同时都“知觉”到这棵树,可是三人所“知觉”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,   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,思量怎样去买它,砍它,运它。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,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,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。 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,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,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 以及它的那股昂然高举、不受屈挠的气概。 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,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,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 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。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,一半也是人为的。 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: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。

(摘编自朱光潜《谈美》)

问题:(1)作者为什么说(园里)“这棵古松井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?

(2)请另举一例,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“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”   的理解。

 

【参考答案】(1)因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,客观存在的,另一半将随着观者的性格情趣和观点态度而展示出不同的面目。

(2)对于极客观的东西,它们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情趣和性格的差异呈现出迥异的面目,其主观成分的其主观成分的缘由是观者的主观色彩知觉,对于文中的客观事物古松,木商、植物学家、画家三种人群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主观色彩认知--实用态度、科学态度、美感态度。 比如,对于生活中极客观的茶壶,实用主义者研究它的生活实用价值,可以用来泡茶、解决口渴问题;商人会考虑到做茶壶买卖是否会带来利益;养生家会考虑茶壶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其化学成分,用此类茶壶泡茶是否有益身体健康;艺术家则会全副精神倾注于茶壶本身,不计实用,不推求关系、条理和因果,只是只觉地感知它的形式、花样、颜色的优美。 观者从多种不同的角度,用三种不同的感知--实用态度、科学态度、美感态度,使得客观东西的形象带有主观色彩。

 

 

 

80. 材料:

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:

一年级时,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,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。三年级时,她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,怯生生地看着周遭。

后来几年,她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,极少跟同学交往。

许多年后的一天,她出现在教室门口,小声对我说:“老师,您记得我吗?”我说:“当然记得,真高兴再看到你。”

“小学时您教过我,我今天是有事找您,朋友说可以绝对信任您。”

“我会尽量帮助你,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?”我问。

接下来几个月,我们经常见面,听她说童年的事情,说道激动处,她会尖叫,痛 苦,听到她悲惨的童年回忆,我忍不住泪流满面。我说:“对不起! 真是对不起! 我当时不知道,一点也不知道。”

大约六岁时,她就开始被酗酒的继父不断地谩骂、殴打、凌辱。 可是学校的老师,都没有人注意到。上了大学后,她再也压制不住了,常常自残。 辅导员老师坚持她接受治疗,但毫无起色。 后来,她找到我跟她一起面对治疗的过程。十年里,她不断跟我讲述她的痛苦经历,为此我读了很多有关书籍。十年后,她恢复了很多,我也进步很多。现在,我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,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。我知道,没有人是完美的,可是,国家与家庭托付给我的孩子,我应该好好地去照顾他们,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,实在是不应该的。

问题:从教师观的角度,你从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?

 

【参考答案】教师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,促进自身专业成长,才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。 材料中的教师在面对教师的的倾诉时,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提供帮助,同时也促成了自己的进步。因此,作为教师须善于学习,不断学习,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的、大程度上的帮助。教师须充分认识自身的职业责任。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,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其技能,更要关注成年学生的内心世界。材料中的教师在学生表现出交往不足时,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,在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之后,能够对学生提供帮助,并意识到“同样错误不能再犯”,这告诫教师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,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健康发展。

 

 

81.材料:

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脾气很大,动不动就训人,我不喜欢他,也就不喜欢他的课。 四年下来,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差,并因此而自卑。

可是,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这一切。 那天一上课,坐在教室里的我就开起了小差。 “李明,你起来回答……”突然,老师向我提问了。  可怜的我连什么问题都没有听清楚,战战兢兢站了起来,准备挨一顿臭骂。   出乎意料的是, 老师竟对我深情地微笑了一下。

真不敢相信! 四年来,老师从来没有对我微笑过完! 对我微笑了,说明老师是看得起我的,不嫌弃我的成绩差,想到这里,我挺直了腰板,认真听起课来。 不一会儿,老师的脸又转到我这边来了。 大概是看到我听课认真的缘故,老师又给

我热情的一笑。我心想,老师一定是鼓励我。 那天,我非常开心。 从此以后, 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。 虽然老师再也没有对我微笑过,但我想,老师心里是喜欢我的。 我能看到老师的心在对我微笑。

多年以后,我回到家乡,去看望这位语文老师! 感谢他那两次微笑。 老师默默回忆许久,感触地说:“我很惭愧!  我记得当年的那两个微笑并不是给你的。是我的女朋友和校长正在你的身后听课……两个并不是给你的微笑,却改变了你的一生! 以后,我要改变教育方式,把微笑送给所有学生……”

问题: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,你从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?

 

【参考答案】这位教师的回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,完成了现代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。一方面,在教师的角色方面,教师不止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,而这种发展不止在学业方面,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。 材料中的教师在十年前只量注重知识的传授,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,对于学生由于继父凌辱而造成的心理阴影“一点也不知道”,而十年后,教师“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,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”。另一方面,在教师行为方面,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的反思。材料中的教师能够从案例中反思自己的过失,认识到“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,实在是不应该的”,体现了教师行为的转变。

教师须关爱学生。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,尊重学生人格,平等公正对待学生。 材料中教师的微笑不经意间让学生获得了被尊重的情感体验,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,并取得了语文学习成绩的突飞猛进。因此,作为教师须真正树立起关爱学生的意识,尊重学生人格,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,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。

 


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考试公告
  • 成绩查询
  • 资格认定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,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!

点击打开

收藏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手机登录下载

微信扫码下载
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

— 登录账号,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—

每日一练

历年试题

面试宝典

时政热点

欢迎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