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教资考试:教育心理学历年考试重点

来源:山香教育时间:2018-09-18 17:08:57责任编辑:liujunxia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*备考没方向?
  • *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*成绩看不懂?
  • *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*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*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
第一章

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

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

教育心理学的内容(重点):学习心理

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

教育心理学的定义:

题型:选择、填空、判断等客观题

关键词:(教学情景中的)学与教

如何学、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。

属于心理学的范畴,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,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。

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

三过程:学习过程、教学过程和评价/反思过程

四内容:学习心理、教学心理、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

五要素:学生、教师、教学内容、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

教学媒体:

教学内容的载体 实物、口头语言、书本、录音、录像、计算机网络

教学环境:

物质环境(无生命) 例子:温度、照明、桌椅、黑板、投影机及座位的排列

社会环境(有生命) 例子:课堂纪律、课堂气氛、师生关系、同学关系、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

教育心理学的发展

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考察重点)

发展阶段:初创、发展、成熟和完善

时间划分:20、50、80 等差数列

(一)初创时期(20世纪20年代以前)

裴斯泰洛奇: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。

赫尔巴特: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。(教育学中强调教育应当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。)

乌申斯基 :《人是教育的对象》(《教育人类学》),是俄罗斯早的教育心理学。

称号:“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”“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”。

记忆口诀: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是一只乌鸡。

卡普捷列夫:《教育心理学》

时间:1877

地位:(世界上)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。

记忆口诀:77,镰刀,选带卡的。

注意和桑代克的区分。在教育心理学上更注重桑代克的,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冯特: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,标志者科学心理学的诞生

桑代克:1903年,《教育心理学》地位: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。

称号:“教育心理学之父”。

区分:

西方早的教育心理学著作:1903年,桑代克的《教育心理学》

世界上早的教育心理学著作:1877年,卡普捷列夫的《教育心理学》

两个教育心理学之父:

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:乌申斯基

世界教育心理学之父:桑代克

(二)发展时期(20世纪20年代 -50年代末)

20年代,吸收了心理测验和儿童心理学

早的心理测验出现在1905年——比纳-西蒙智力测验,被推孟引入到美国,接着运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去。(重点把握20年代)

(三)成熟时期(20世纪60年代 -70年代末)

60年代初,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

产生背景: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,存在弊端,学习不扎实,布鲁纳发现弊端,因此提出课程改革运动。

(四)深化拓展时期(20世纪80年代以后)

第一,主动性研究;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,如何调动学生兴趣。

第二,反思性研究;学生更好的反思。

第三,合作性研究;研究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。

第四,社会文化研究。不同的社会文化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。

口诀:温和煮饭

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

相当于西方的初创时期

房东岳:1908年,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《教育实用心理学》。

廖世承:1924年,编写了我国第一本《教育心理学》教科书

口诀:房翻廖编

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

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

要求:能举例说明并理解

(一)观察法

例子:找对象会采用观察法。观察长相、穿着、打扮、表现。

定义关键词:有目的、有计划(

选择、名词解释)

(二)调查法

例子:谈谈话。通过谈话来了解相关情况。丈母娘帮女儿拿主意。

常见的调查方式:

问卷法 采用书面的方式

访谈法 采用口头语言交流的形式

个案调查法 对某个个体进行调查

例子:

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下降,通过家访、谈话各种形式了解原因。

在考试中可能涉及某个单位,也算是个案调查

文献分析法例子:了解学校历史,可以查校史

(三)实验法

定义关键词: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

例子:老师想要研究讲授法和讨论法哪个更好,让一个班采用讲授法,另一个班采用讨论法,学习同样的东西,看哪个班成绩好。就是实验法。认为控制某方面条件,是实验法的突出特点。(属于自然实验法)

分类: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法

划分依据:看所处场合。如果在实验室发生,就是实验室实验。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做的实验,就是自然实验法。

总结:

观察法是基本、普遍的方法(普及的方法)

实验法是应用广、成就大的方法。(广大的方法)

研究方法分类

(一)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

划分依据:是否采用数学方法

定量研究:如研究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关系,须先测量,计算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,与数据打交道。

定性研究:不用数字,只用语言文字描述。如研究学生为什么成绩下降?不涉及数学。

(二)横断研究法和纵向研究法

划分依据:时间标准

横断研究法:同一时间,不同被试。

例子:很多研究者没时间,可以在同一天对许多被试进行研究。

纵向研究法:不同时间,同一被试。

例子:很多教育家研究自己的孩子,如皮亚杰一直在研究自己的女儿。

行动研究

提出者:勒温

提出背景:老师缺乏研究素养很难搞研究,大学教授相反,二者理论和实践想脱离。二者可以相互合作,既解决了老师的问题,专家也发表了问题。

主旨:行动研究是解决具体的问题的。

第二章

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

心理发展概述

心理发展的含义名词解释)

广义:从出生直至死亡 强调研究全程。

狭义:从出生直至成熟(20岁左右)

发展指积极的变化,例子:随年龄的增长,记忆力增强,抽象思维发展。

消极的变化不属于发展。

补充:关键期(名词解释)

提出者:劳伦兹 刚出生的小鸭子会把看到的第一个物体认成自己的妈妈,表现是跟在劳伦兹屁股后面走。

人的心理发展也存在关键期:

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(考得多) 例子:狼孩的故事

4岁是知觉形状形成的关键期

4-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四五岁教孩子写字

心理发展特点

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
(1)定向性与顺序性。

关键词:从…到…

例子:小孩的思维采用的是动作形式,离开手的动作,思维就停止了。随着思维的发展,脱离动作,借助头脑的形象表象就可以思考。随着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,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,采用抽象符号进行思考,人的思维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,体现了思维的定向性和顺序性。

教育启示:循序渐进。

(2)阶段性与连续性。

关键词:年龄特征

“一刀切、一锅煮,把小学生的教育成人化,”违背教育的阶段性。

辨析:一刀切、一锅煮即对不同的人不加区别的对待。把小学生的教育成人化是没区分好阶段。如果不跟“对儿童教育成人化”这句话,只说“一刀切、一锅煮”就既可以阶段性又可以选差异性。如果对同一班学生要求齐步走,就是违背差异性。

教育启示:根据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。

(3)不平衡性。

特点:不匀速、不同时成熟。

例子:人的口头语言,2岁能掌握百分之七八十的口头语言

身高和体重,在婴儿期和青春期发展是快的。

人的心理不同时达到成熟,人的各种低级的心理活动如视觉、听觉在十岁就能成熟,但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要到二三十岁成熟。这是同一个人进行对比。

教育启示:抓关键期。

(4)差异性。

例子:有人早熟,有人晚熟;有人兴趣在文科,有人兴趣在理科。有人能力强有人能力弱。

教育启示:因材施教。

(身心发展特点)教育学中还有互补性:盲人触觉、听觉灵敏

教育启示:长善救失

考查方式:选择、简答

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

(把握年龄划分,思维发展特点)

童年期

6、7岁到11、12岁,对应小学阶段。

口头言语过渡到书面言语。

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

少年期

11、12岁到14、15岁,相当于初中阶段。

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。

出现反思思维。

又叫危机期、心理断乳期、暴风骤雨期、叛逆期。

青年初期

14、15岁至17、18岁,相当于高中时期。

出现辩证思维。

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

图示:认知结构,对待事物的方式和习惯。

例子:见到陌生人习惯躲开他,表明对陌生人的应对方式。小孩刚出生也有图式,如抓握。看到警察就想叫叔叔。你拿着手机看见东西情不自禁的点击它。看到淘宝就想买买买。

同化:

例子:具有某种习惯,会用同一种习惯对待相似事物。

同化是一个动词,一种动作。而图示是一个名词,一种习惯,用原有的习惯对待某个具体事物。如看见飞机叫大白鸟。小孩见到有翅膀的动物都叫做鸟,已经具备鸟的图示,来了一架飞机,也称之为大白鸟。

顺应:

例子:大人帮小孩纠正大白鸟为飞机,小孩在头脑中建立飞机图示,叫顺应。同化不成功,在头脑中建立新的图示。因此皮亚杰认为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,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:同化和顺应。图示为同化和顺应的结果,不断变化。

平衡: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。

例子:孩子看到飞机,内部外部出现差距,造成不平衡,想达到平衡,就用内部的东西解释外部飞机,解释为大白鸟,没成功。经过大人纠正,建立了飞机的图示,达到内外平衡。

人的认知发展就是不断通过同化顺应方式达到平衡,是一个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,图示逐渐形成、丰富。认知结构或习惯越来与丰富。

例子:小孩有一种图示,眼前有东西,伸手去抓。在他面前放了一个玩具,他会用抓的方式对待玩具,这叫同化。这种动作叫同化。把玩具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,还是习惯性的抓,也是同化。他发现无论如何都够不着,就拖到地毯,让玩具靠近自己再抓,采用新的方式应对玩具,叫顺应。根据新的情境,改变原有的图示,用新的图示适应新的情境,叫顺应。实现了平衡。

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

划分依据: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的不同

四个阶段:感前具形

年龄划分:2、7、12 等差数列 差5

考查题型:选择题、填空题、主观题、论述题

阶段特征:

感知运动阶段:0-2岁

物体恒存(客体永久性、客体永恒性) 孩子认为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的 9-12个月出现客体永久性

思维萌芽 在头脑中进行 证明:客体永久性,头脑中有相关观念,头脑中有玩具才找玩具

区分主客体 小孩刚出生,不能区分。慢慢由认为自己与外界融为一体到与外界区分

感觉与动作分化 初感觉笼统,感觉与动作无分化 如:一碰小手,婴儿全身动。之后就慢慢分化。

前运算段:2-7岁

开始出现语词或其他符号(早期的信号功能)、表象和形式图示

例子:竹子、长凳可以是一匹马(表象)

体积、数量不守恒

例子:皮亚杰的守恒实验 只考虑到量筒高度,没考虑到围度

纽扣实验 呈现一排三个,认为数量一样多;其中一排拉开距离摆。认为距离长的那排数量多。

思维不可倒过来

例子:一加一等于二,二分成几和几就不知道。问四岁儿童你有兄弟吗?“有,叫吉姆”。问吉姆有兄弟吗?“没有” 。

泛灵论 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生命

例子:小草怕疼不能踩、洋娃娃怕疼不能打

自我中心

例子:三山实验 三山模型大小形状不一样,问洋娃娃看到的是什么样?孩子选择的是自己看到的样子。自我中心不是自私

(补充)单维思维 思维的集中,只考虑问题的一个维度

例子:守恒实验只看到高度,没看到围度

具体运算阶段:7-11、12岁

与前运算阶段相反 对比来记

出现具体逻辑思维: 按照逻辑对事物排序不能脱离事物

例子:17老师比高矮,没见过老师就没法回答。

形式运算阶段:11、12岁以后

用语言进行思考

假设思维

例子:日本没侵略中国会怎样,如果你是校长如何对待不听话学生

思考不结合具体事物

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4个因素

单选、多选)

成熟:生理性的发展

练习和经验: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的经验

社会性经验: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(更多指学校教育) 如中国文化、西方文化影响

平衡:个体内部的动作 关键的因素


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考试公告
  • 成绩查询
  • 资格认定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,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!

点击打开

收藏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手机登录下载

微信扫码下载
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

— 登录账号,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—

每日一练

历年试题

面试宝典

时政热点

欢迎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