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教师资格考试:30个考考点,快速收藏(上)

来源:山香教育时间:2018-09-06 14:55:54责任编辑:jiameng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*备考没方向?
  • *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*成绩看不懂?
  • *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*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*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
备考推荐:2018年河教师招聘考试协议班

点击进群:518488696 河南招教交流群(群内定期分享招教资料、发布考试新信息)


学生与教师



 (一)教师的职业性质与劳动特点

 职业性质:

《教师法》第三条: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,承担教书育人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、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。


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,教师是专业人员

②教师是教育者,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= 

※教师根本的任务——教书育人

 教师的常规角色:

教师职业的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。

①传道者角色

②授业解惑者角色

③管理者角色

④示范者角色

⑤朋友角色

⑥研究者角色

 

 教师的劳动特点:

①强烈的示范性:为人师表

②独特的再创造性:表现在因材施教、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运用与选择、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、教育机智上

③劳动的复杂性:劳动对象、职责、过程、能力需要是复杂的

④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:因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限于学校

⑤劳动效果的隐含性:教师不直接创造财富,劳动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,学生长大创造价值


 教师的职业素养:

①道德素养(思想、政治、职业道德素养)

②知识素养(学科知识、教育知识、文化知识素养)

③能力素养(基础能力、专业能力素养)

④心理素养

⑤身体素养


(二)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

 良好师生关系特点:

①尊师爱生

②民主平等

③教学相长

④心理相容


 影响师生关系因素:

(一)教师方面

1、态度

2、领导方式(专制、民主、放任型)

3、智慧

4、人格

(二)学生方面

(三)环境方面

1、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

2、课堂的组织环境

课程

 (一)课程概述

 课程的类型:

(一)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,分为学科课程(又称分科课程)与活动课程(又称经验课程、儿童中心课程)

(二)按照课程的组织形式,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

(三)根据课程管理,开发主体的不同,分为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

(四)根据课程的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、拓展型课程、研究型课程

(五)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,分为修课程选修课程

(六)从性质上看,分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

 

主要课程理论流派:


知识中心课程理论:赫尔巴特 斯宾塞 夸美纽斯 布鲁纳 巴格拉 赫钦斯

学习者中心课程论:杜威 罗杰斯

社会中心课程论(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):布拉梅尔德

1、教育是为了改造社会

2、课程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上


(二)课程设计

 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:

(一)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

纵向:侧重知识自身的体系和深度

横向: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

(二)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

逻辑:根据学科自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

心理: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

(三)直线式与螺旋式

直线: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

螺旋: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


 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:

①课程计划:是课程的总体规划,是学生毕业前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总体安排。(指导思想、培养目标、课程设置及说明、课时安排、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、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


②课程标准: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、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。

※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


③教材与教科书:

(1)目前使用多的是文字教材,(教科书/课本、参考书、自学指导书)

(2)地位: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。


(三)新课改的具体内容

(一)课程目标

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:知识与技能目标、过程与方法目标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
(二)课程结构

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。

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

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

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

(三)学习方式

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: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、自主学习

(四)课程评价

理念:立足过程,促进发展

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

(1)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

(2)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

(3)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

(4)评价内容综合化

(5)评价方式多样化

(6)评价主体多样化

(7)关注发展过程,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

起来。

(五)课程管理

三级课程管理体系:国家、地方、学校


教学

(一)教学概述

 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

①备课

三项工作:备教材、备学生、备教法

三种计划:学期教学计划、(单元)课题计划、课时计划

②上课

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。

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

④课外辅导

⑤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


(二)教学过程

 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

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

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,学生的间接经验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。

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(教学的发展性规律)

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(教学的教育性规律)

赫尔巴特首次提出“教学具有教育性”

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

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地位,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地位

记忆口诀:教师直接两巴掌

(三)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

 教学原则

① 观性原则

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、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,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。

直观手段:实物直观、模像直观、言语直观


发性原则

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,引导他们独立思考,积极探索。


固性原则

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,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,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。


④循序渐进原则(统性原则)

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,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,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

材施教原则

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、个别差异出发,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,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,获得佳的发展。


论联系实际原则

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,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,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达到学懂会用、学以致用。


⑦ 力性原则

又称可接受性原则,是指教学的内容、方法、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,是他们能够接受的,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。


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

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、科学世界观教育。


记忆口诀:置气西宫,理因思量


 教学方法

一、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

①讲授法

含义: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。

 

②谈话法(问答法)

含义: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,要求学生回答,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。

 

谈话法的基本要求:

(1)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。

(2)要善问。问题要明确,富有挑战性、启发性和趣味性。

(3)要善于启发诱导。

(4)要做好归纳、小结。

 

③讨论法

义: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、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。

 

④读书指导法

含义: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、发展智力的方法。既强调学生的“读”,又强调教师的“指导”。

 

二、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

演示法

含义:教师通过展示实物、直观教具,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,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。

 

参观法

含义:教师紧密配合教学,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、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。

 

三、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

练习法

含义: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,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。例如:口头练习、书面练习、实际操作练习等

 

实验法

含义: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,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,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,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。

 

实习法

含义:又称实习作业法,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,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,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、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,又称实习作业。

四、 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

欣赏教学法

含义: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方法。例如:自然、人生、艺术的欣赏。

 

情境教学法

含义:教师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,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,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,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。


(四)教学评价的类型

 按评价采用的标准分类

①相对性评价—“你跟别人比”,又叫常模参照测验

②绝对性评价—“跟客观标准比”,又叫目标参照性评价

③个体内差异评价—“自己跟自己比”,现在与过去比较或是不同侧面比较

 

 按评价功能与作用分类

诊断性评价—教学之前,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、能力发展的评价

形成性评价—教学过程中,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,口头提问、小测验、课堂提问

总结性评价—教学之后,检验学习结果、评定学习成绩,期末考试、期中考试




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考试公告
  • 成绩查询
  • 资格认定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,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!

点击打开

收藏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手机登录下载

微信扫码下载
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

— 登录账号,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—

每日一练

历年试题

面试宝典

时政热点

欢迎登录